民歌的发展

作者:王秋霜

我国民歌有悠久的传统,原始社会时,我们的祖先在仪式、祭祀、娱神、狩猎、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歌唱,周代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采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十五地区的民歌,明清近代时期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具有强烈人民性的杰出民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民歌的发展

一、民歌的发展

1、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远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在搬运、祭祀、狩猎、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就开始创作演唱民歌。

2、周代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采集了西周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十五地区的民歌,又称“十五国风”,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时期,绵延了五百多年的复杂阶级斗争、社会生活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3、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楚辞》,其中包括两类,一类是经整理的楚国民歌歌词;一类是伟大诗人屈原及其他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的诗歌,最大的特色是富于幻想和热情,为我国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4、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相和歌,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以上二者的优良传统,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都是当时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民歌,由于内容的需要,在形式上发展了长短不同的句式和五七言体,突破了《诗经》的四言诗体,丰富了民歌的表现力。

5、唐代民歌保存下来的不多,但在敦煌发掘出的‌“曲子”资料和有关燕乐、变文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唐代民歌的流传和创作也是相当繁盛的,无论在曲调风格上、演唱形式上,都有了更高的发展,这种‌“曲子”对以后的宋词、元曲的发展起着有益的影响。

6、到了明清近代时期,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开始萌芽,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的斗争中,产生了数量相当多的、具有强烈人民性的杰出民歌,这一时期的民歌具有广泛的内容以及明快、清新、朴素的语言,在形式上比以前更为自由、活泼。

7、五四运动以后,人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中国民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主题是它新的特点和历史使命。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民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赋予了民歌新的生命,人们用歌声唱出了对党、对新生活、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东方红》《浏阳河》《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传世之作。

9、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

二、民歌的特点

1、句式,汉族民歌,除七言体外,还有三、四、五、六、八言或多达十几字一句的,而苗族古歌、纳西族民歌大多是五言句,水族的歌大多为前三言、后四言的特殊复式句。

2、章段结构,一般四句头的最多,鄂西、陕南以及安徽、湖南、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谐"体歌多四句一首,也有六或八句成首的,藏族"鲁"体歌,多三至五句成章,三章成首,且句子之间讲究对应,两句一首的有内蒙古爬山歌、陕北信天游、壮族"师"体歌、晋西北的山曲等,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

3、用韵,汉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两句一首的每句有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腰脚韵、押腰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

4、表现手法,在民歌中会运用到比兴、重叠、夸张、谐音等手法,揭露抨击性的时政歌谣,常用隐语、谐音,拟人化手法,儿歌中较为常见,双关语在情歌中运用较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猜您喜欢

艺友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