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作者:王秋霜

气息:播音和声乐均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但是在气息运用方面有所出入,其中播音主持侧重于气息的灵活度,而声乐发声过程中始终需要高强度的气息量。

共鸣:播音与声乐发声时用的是同样的共鸣器官,但是在侧重运用和发声位置上有着不同之处。其中播音要求以实声为主,吐字要清晰圆润,因此以口腔共鸣为主,而声乐要求各个共鸣体要求全部充分打开并利用。

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一、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

1、相同的吸气方法不同的用气方法

(1)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和源头,气流的变化直接影响声音的响度,清晰度及音色优美度等。而无论是声乐还是播音主持中,我们都采用了“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保证气吸的深且动力足,能为发声提供足够的“油量”。在这种方法中,两门学科的吸气方法是一致的,我们要求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气息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打开,将气息吸入后腰双肾处(这仅仅是一种意识,通常人强调因为气体进入身体,带来的压力造成的腰围扩张状态)。

(2)但在气息运用中,两个却有了差别:播音主持侧重于气息的灵活度,只需保持一定的气息量在运用时做到快吸慢呼,根据语言内容表达自由调节强弱气息,它要求必要时进行偷气,换气,补气,始终保持住气息的自如流动状态。过程中不需要过强的控制气息,而是自然流动,平稳呼气。而声乐发声过程中始终需要高强度的气息量,要求鼓上腹收住下腹来稳定吸入的气息,用思维去控制气息,强有力一直控制肌肉群保持胸腔扩张,从而去控制唱歌中声音力度变化,实现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因此播音主持训练中,我们可以借鉴其吸气练习方法,但在使用气息中不必保持过高强度的气息量,要注意快吸慢呼中自由的去调节气息。

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2、共鸣的使用

(1)人体共鸣器官主要包括了胸腔,口腔和头腔,腔体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播音与声乐发声时用的是同样的共鸣器官,因此在训练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三个共鸣腔体,但是两者在不同共鸣的侧重运用和发声位置上有着不同之处。

(2)播音中我们要求以实声为主,吐字要清晰圆润,音域在中区声偏低的自然音域内。而字词清晰圆润度基本由口腔控制决定:抬升软腭,将气流从后往前打在硬腭前段,唇型控制及舌头在口腔的位置形成阻碍共同发声。所以在播音中最重要的共鸣体一定是口腔共鸣,此外还有胸腔共鸣,头部共鸣的参与。其中胸腔共鸣中,胸部随着气息声音变化有一个震动点,播音发声中这个震动点上下位移实现共鸣。

(3)而在声乐中,各个共鸣体要求全部充分打开并利用;而其中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发声位置也不同,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往下,声音通过后咽壁将声音反射到眉心,它更重视头腔共鸣和咽腔共鸣。民族唱法则要求声波沿着口腔的硬腭向前运动,口腔气息流动引起口腔前部振动,它的共鸣效果集中在口腔前部,它相对于美声唱法比较接近播音发声。通俗唱法是最接近播音发声的唱歌发声方法,它要求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共鸣方法,但是声乐发声中音域广,音域广可达三个八度音程,共鸣又有高中低共鸣,声乐中低音部分胸腔共鸣发挥较大的作用,中音部分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高音部分主要靠头腔共鸣,因此完整声乐训练中三者共鸣腔体都需要加强加大训练。而播音主持音域变化幅度不大,要求以口腔共鸣训练为主将字词吐清,辅以胸腔和头部共鸣的参与。

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二、播音和配音有什么区别

1、创作的依据不同

(1)播音创作依据的是稿件,根据稿件体裁的不同,播音语言样式都有各自的严格规范(如通讯、消息、文艺类播音等)。播音员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 准确生动地表达。

(2)配音的创作更注重配音员的表演,而不是一板一眼的稿件。配音的标准是严格贴合原片人物的语言和表演,从声音、情感、气质等,全都要全面、如实地反映出来、再现出来,贴合人物是配音创作的核心。

播音与唱歌的发声方法是否一样,二者的发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

2、塑造人物不同

(1)播音中塑造人物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给其他人讲述事情(如人物描述、人物语言等等),是需要摒弃表演成分的,无论每个人物无论多大的差异,只要神似就可以。

(2)配音演员塑造人物则以“表演”为主,抓住人物的气质来塑造人物,更深的挖掘人物的内涵,使人物的语言变得立体、丰满。比如每个人物的外形、出身、经历,以及人物的内在气质、性格、爱好等因素,都需要配音演员显露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