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荆棘、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哥特式只是德语词的音译,平时所说的一切“哥特式”都可以理解为“形式上或感觉上给人一种接近上帝的感觉”,比如建筑艺术、文学、音乐等哥特式。
一、哥特式的意思
1、哥特又被译为“哥德”,原本是指代哥特人,属于西欧的日耳曼部落,还有一个说法是将Gothic的起源归于德语Gotik(意为“上帝”),所以“哥特式”可以被理解为“感觉上或形式上给人的一种接近上帝的感觉”。
2、哥特式是一种艺术风格,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分中世纪时期的,用恐惧、黑暗、绝望、孤独的艺术主题,以超自然、恐怖、颓废、死亡、诅咒、古堡、巫术、荆棘、黑夜、深渊、吸血鬼等作为标志性的元素,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清醒和痛苦。
3、哥特式在各个艺术领域的运用是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艺术是不对称的、夸张的、轻盈的、奇特的、多装饰的和复杂的,广泛的运用在了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字、字体、服装等艺术领域,主要的代表元素包括了玫瑰、蝙蝠、乌鸦、古堡、鲜血、十字架、黑猫、教堂墓园等。
二、哥特式建筑
1、是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于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整体的风格为高耸削瘦,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矩形平面四角或正方形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形成拱顶。
2、哥特式建筑常被使用在修道院、欧洲主教座堂、城堡、教堂、会堂、宫殿以及部分私人的住宅中,以优秀的建筑技艺表现出哀婉、神秘、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的其他艺术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3、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2世纪是法国哥特式的发生与发展的阶段,13世纪,法国哥特式发展至纯熟境地,13世纪中叶以后愈发向轻盈和繁饰发展,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被认为是完美结合了所有中世纪装饰元素和哥特式建筑。